五專家談寬帶開放:盤活市場 加強監管 推動創新
發布時間:2015-03-16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期待民資能達運營商寬帶投資一半
引入民資對寬帶市場究竟帶來哪些利好,在試點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又有哪些監管措施需要跟上?帶著這些問題,《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了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韋樂平看來,引入民資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緩解了運營商寬帶接入投資匱乏的困境,激活了市場,有利于寬帶的可持續發展。
據記者了解,去年中國電信專門成立研究小組開始研究寬帶接入的開放策略,曾多次召集中國電信集團各部門和南北多個省的會議。最初,反對的聲音很強,認為寬帶接入開放會帶來一系列難以掌控的問題,但是集團主要領導在這一戰略性和方向性決策問題上立場很堅定。
通過集思廣益、反復討論、走訪調研,這個小組最終形成了統一方案并提交到工信部,為通告的出臺提供了扎實的決策依據。
韋樂平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寬帶發展的主要瓶頸不在技術,也不在市場,而在資金。
據了解,我國三大運營商的投資已經占到收入的30%左右,相對于國際的10%-20%來說,運營商已經背負上沉重的資金壓力,繼續靠自有力量大幅增加投資已經不太現實。
目前,在全球前十個寬帶發展最好的國家中,有九個國家直接拿出資金來支援寬帶建設。但是在中國,雖然已經出臺了寬帶中國戰略,卻還看不到國家更多真金白銀的投入。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為了發展4G,運營商不得不減少固網的投資。“在LTE發展最初的三年,需要大量的投資形成覆蓋,對有線寬帶投資有較大影響,所以中國電信2014年在寬帶的投資下降了70%。”韋樂平在此前的公開演講中表示。不過,他此次向記者強調,盡管缺口依然很大,但是預計2015年中國電信的寬帶接入投資至少增加一倍。
“引入民資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運營商固網投資資金缺口的困境,而且也可望進一步盤活寬帶市場,激活行業生態。”韋樂平說。
他進一步向記者表示:“希望今年民資的投入能夠達運營商一年固網寬帶投資資金的一半。”
對于寬帶接入市場向民資開放,一些聲音認為,由于利潤空間有限,很有可能出現民資虧損的現象。
韋樂平則不這么認為。“目前,由于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FTTH初始建設成本已經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目前已經降到大約為800-900元/戶,加上后期的運維成本,在一、二線城市,FTTH的投資回報還是不錯的。
三、四線城市,投資回報也是可以的。只要合作順利,經營得當,在發達和較發達的縣以下地區也是可行的較好業務。總之,這塊寬帶接入市場的開放應該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是完全有可能形成雙贏乃至多贏的市場空間。”他向記者分析。
韋樂平說,在前期到湖南和四川等省份的調研中發現,無論是運營商,還是很多民營企業都對寬帶接入市場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探索和取得了一定的運作經驗和實際成果,為其他地區的試點開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在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方案中指出,應當逐步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有機結合的監管體系。韋樂平認為,監管是寬帶接入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
“一是需要在試點過程中,不斷進行跟蹤、總結,及時調整政策和合作方案,解決市場的困難和問題,為民營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加強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只要我們堅定改革開放的立場,不斷創新,不斷試驗,不斷總結,相信我國的寬帶接入市場會迎來新的繁榮。”韋樂平表示。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以民資優勢落地“互聯網+”
2014年12月25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接受《通信產業報》(網)采訪表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電信領域,最早出現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繼移動轉售之后,寬帶接入市場作為又一項向民資開放的電信基礎業務,充分體現了在電信領域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環境。
根據《通告》內容顯示,民資接入寬帶市場采用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基礎設施、資本合作以及寬帶轉售三種模式。吳金希表示,寬帶接入市場向民資開放要比去年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更加詳盡,在這三種模式中,與資本合作和寬帶轉售模式相比,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合作模式可能更難落地。另外,如何鼓勵相關企業承擔偏遠地區的網絡基礎建設工作,而不是繼續加劇熱點地區的競爭是監管部門和運營商需要去考慮的。
吳金希表示,寬帶接入市場受到了眾多不同領域企業的青睞,對于最終進入寬帶接入市場的民企,相關企業要明確如何將自身優勢與寬帶業務融合發展,實現自身的“互聯網+”。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加強監管避免無序競爭
3月1日,工信部正式開通“寬帶接入網業務開放試點管理信息系統”,至此民營資本準許進入寬帶市場,展開相關經營試點。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這是國家關于寬帶接入方面政策的延續。
據了解,從2005年固網寬帶業務準入政策的逐漸放開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了中國寬帶市場不斷發展。
隨著3G、4G技術相繼引入,中國寬帶市場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過去,寬帶的概念僅限于固網寬帶,經營主體是當時的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現在,國家寬帶發展趨勢則成了固網寬帶和無線寬帶融合發展,且以無線寬帶引領,經營主體也擴展為三大基礎運營商和若干民營寬帶運營企業,競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曾劍秋認為,民資在進入寬帶接入市場之前,先了解寬帶技術發展、寬帶產業鏈對市場、社會會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民資如何進入寬帶市場,在哪里落地,以及未來的發展策略。
從市場方面來看,寬帶的發展需要競爭來保持活力。準許民資進入寬帶市場之后,目前寬帶市場的競爭秩序將被打破,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曾劍秋表示,從發展趨勢來看,民資進入會讓市場更加活躍。當然,由于中國市場容量較大,可以讓很多企業參與競爭和發展。
不過,民資進入寬帶市場也并非會一帆風順。目前,國際上很多學者認為,固網寬帶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民資進入參與競爭壓力很大;相比較而言,無線寬帶自然壟斷屬性較弱,屬于可競爭領域,民資更容易進入。從這一理論背景下,曾劍秋擔心,雖然民資進入會增加中國寬帶市場的活力,但是會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有序發展,會不會出現惡性競爭值得關注。
曾劍秋表示,寬帶投資耗資巨大,如果市場上出現無序競爭,可能會導致進入這一市場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出現損失,無法實現盈利,因此這需要參與寬帶運營各方堅持競爭底線,避免出現破壞市場秩序的現象出現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確保網絡資源開放
根據政策,民資接入寬帶市場采用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基礎設施,資本合作以及寬帶轉售三種模式。在政策實施中,三種模式如何落地?民資進入過程中又將面臨哪些問題?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表示,三種模式里,資本合作最簡單。這種模式有助于加快寬帶網絡部署速度,但對寬帶市場的競爭格局影響比較小,從促進寬帶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它的作用相對比較有限。
對于民資投資建設網絡和寬帶轉售兩種模式,楊光表示,由于引入了新的業務提供商,理論上是可以提升競爭水平,但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確保網絡資源的開放,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接入網資源的開放。
“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網資源,不管是由基礎運營商建設還是民資建設都應該向其他運營商開放,如國際主流市場就早已實施了Local Loop Unbundling(LLU)政策。同時為了實現真正有效的競爭,國外的監管機構往往還會對寬帶網絡的批發價格進行最高限價,使沒有網絡基礎設施的轉售商也能提供有競爭力的業務。
楊光表示,監管政策方面,在推動新的運營實體進入寬帶市場,為用戶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監管機構也應促進提高寬帶市場資費和服務水平的透明度,為用戶創造更為透明的市場環境,使用戶能夠選擇出最適合自己需要的服務提供商。另一個需要監管機構關注的問題是骨干網和互聯網出口的公平接入問題。新進入市場的民營寬帶服務商往往需要借助國有基礎運營商的骨干網和互聯網出口,保證他們能夠公平接入骨干網資源,也是促進寬帶市場競爭的重要基礎條件。
艾媒咨詢CEO張毅:民資倒逼運營商寬帶革新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寬帶接入市場向民資開放有利于我國整個寬帶市場的規范化。此前,我國寬帶市場上已存在一些民營的運營商,也規模化發展了一批用戶,但由于未被授予正式的“準生證”,往往在持續發展上有所阻礙。如今,國家政策開放,早前的民營運營商能夠通過申請牌照將身份合法化,而國家也能夠通過融入民資來激發市場的活力。
受此政策影響,寬帶接入市場的格局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三大運營商的寬帶業務主要是分布在人口聚集的區域,而比較偏僻的地方卻由于接入難、寬帶建設資金不足等諸多問題,成為了阻礙我國寬帶業務深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民資進入寬帶接入市場后,能夠深入到小的地方和比較偏僻地區,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寬帶市場的普及率。
更值得期待的是,民資將為市場注入多種創新元素,可能會倒逼國資寬帶運營商進行業務革新。舉例來講,現在用戶體驗到的帶寬速度往往和其購買的有所不匹配,而民資寬帶運營商可以根據用戶的日常流量使用情況,通過系統智能化的去分配流量資源,在為用戶創造好的網絡體驗的同時,使寬帶資源的使用更加高效化,降低成本。此外,民資寬帶運營商也可以通過創新為用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內容,打造增值業務。
不過,民資寬帶運營商如果采用的是寬帶轉售的模式,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例如,通過轉售模式進入移動通信市場的虛商,在批發價格等方面受制于基礎運營商,對其用戶發展有所不利。而民資運營商如果租用寬帶資源,也可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所以,還需要國家通過政策、監管手段等支持民資企業,維護好市場的秩序。